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

娛樂圈假新聞層出不窮 金庸成龍屢“被死亡”



“假新聞猛於虎”———這已經成了當下社會的一種共識。無論是新聞界還是娛樂圈,假新聞對於當事人都會產生惡劣的影響。對假新聞進行正本清源,既是規範我國傳媒行業的必要,也是規範社會風氣的必需。2011年,新聞出版總署印發《關於嚴防虛假新聞報道的若幹規定》,要求新聞機構建立健全內部防範虛假新聞的管理制度、糾錯和更正制度,目的就在於建立一個沒有假新聞的傳媒世界。

有一說一

今年10月金庸又被去世 好友電話頻繁響起

“那邊語氣嚴重,說這回怕是真的吧,我當時還真緊張了”

今年10月15日,微博上瘋傳金庸去世的消息,後被證實是假新聞。

這已經不是金庸第一次被傳去世。近些年來,金庸已經被傳了20餘次去世的消息。《中國新聞周刊》曾發布金庸去世的假新聞,其副總編輯以及當事編輯雙雙辭職。

金庸從遭遇“被去世”到“被澄清”,速度之快、傳播範圍之廣,讓很多網友感慨微博力量之大:正面力量和負面力量同樣強大。最終,這條假新聞入選了百度新聞2011熱搜榜十大假新聞之一。

《明報月刊》總編輯、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先生與金庸相識並工作二十多年來,亦師亦友。目前金庸對外活動及重大消息發布,都委托潘耀明來辦理,因此他也被媒體視作金庸的發言人。

每次被迫回應金庸的“被死亡”,修養良好的潘先生都顯得無奈:“這種事情幾乎每年都會有一次,都是謠言。”他說,金庸自己不上網,也不大看新聞,“他太太知道這些謠言,估計不會告訴他。雖然這種謠言很無聊,也很沒禮貌。不過這也間接證明查先生影響力非常大,所以稍有點風吹草動的道聽途說,就造成很大的動靜。”

不過,這些假消息對金庸的身邊人也造成極大困擾。潘耀明說,10月那次傳出假消息後,他的電話在當晚頻繁響起。“當時我不在香港,接到電話,我告訴對方都是造謠的,但那邊語氣嚴重,說這回怕是真的吧,我當時還真緊張了。”金庸的二兒子查傳倜也曾透露,當時有人從加拿大打電話給他問及網上謠言,“以訛傳訛,影響很大。”

親人回應

金庸兒子:父親只是年紀大了 其他都蠻好

在金庸被去世的假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後半個月,曾拍過數部金庸戲的導演張紀中在香港與金庸見面,並在微博上發布了金庸的近照。張紀中記錄道:“今晚和金庸夫婦在香港小聚。老人家對往事依舊健談,胃口也不錯……先生談笑風生。”時隔半月,張紀中再次發布了兩人在香港茶敘的合影。從圖片上看,金庸穿著淺色襯衫和家常背心,笑容滿面,還親自點菜、切牛排,吃生蠔,手舉紅酒杯,食量不錯,興致頗高,完全不像是八十多歲的高齡之人。

11月,金庸的二兒子查傳倜也來到成都參加一個私人聚會。被問及父親的現狀,查傳倜說,金庸年紀畢竟大了,行動不方便,但“其他都蠻好”。他還透露,每年新年,住在國外的妹妹及其家人,會回到爸爸身邊團聚。

金先生的秘書吳玉芬小姐稱:老人家身體狀況很好,精力充沛,心情非常愉快。金庸目前的生活極有規律,每天黎明即起,在跑步機上邊走邊看晨早新聞,鍛煉身體15到20分鍾,然後用早餐;上午看報、讀書;中午不休息,看看電視;下午有時到寫字樓辦公室會客,不去的話,就留在家中書房里看書。

事件回放

金庸被死亡成了博眼球工具

今年10月15日,一條與金庸有關的微博被瘋傳:“金庸,1924年3月22日出生,因中腦炎合並胼胝體積水於2011年10月15日,在香港尖沙咀聖瑪利亞醫院去世。”

事後經過記者查證,這條微博與去年12月傳播的那條假新聞的措辭幾乎一模一樣,只是將時間從“2010年12月6日19點07分”改為“2011年10月15日”,連“聖瑪利亞醫院”這個事實錯誤都沒有修正,因為香港並沒有“聖瑪利亞醫院”,只有“聖瑪麗醫院”。

然而,就是這樣一條刻意加入了“中腦炎合並胼胝體積水”這樣的醫學術語以騙取信任的假消息,再次被瘋傳。後經鳳凰東方傳媒通過金庸親友證實,該消息實屬謠言。


搜尋此網誌